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0篇
  免费   2064篇
  国内免费   1842篇
测绘学   829篇
大气科学   1157篇
地球物理   3222篇
地质学   4396篇
海洋学   987篇
天文学   465篇
综合类   808篇
自然地理   109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2017年精河MS6.6地震震前,尼勒克、巴伦台和小泉沟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应变变化,经现场落实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这3个台的记录资料计算相对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最大(小)主应变大小和方向分别出现明显加速和急剧偏转变化。此外还发现,相对应变场异常期间主方向与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化覆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绿化率和绿化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居适宜性。研究中将2005、2010、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LUC)数据中的城市居民用地作为城区范围,应用Landsat 5、GF-1影像数据和MODIS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2005、2010、2015年的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数据,并获取了同期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继而以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均匀度和植被指数为评价指标,在公里栅格和行政区2个尺度上探讨了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 3个指标在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区县和栅格2个尺度上都表现一致。这反映北京市过去10年中,在绿化面积增加的同时,绿化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改善,绿化的质量得到提高。② 2005-2015年,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518.93 km2 增加到1405.54 km2,绿化覆盖率由39.9%增加到49.13%,绿化覆盖均匀度由0.598增加到0.653,植被指数由0.42增加至0.5。③ 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缓慢,成效不明显;重大绿化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和远郊区县。城市绿化改善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0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区域精密水准网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模型计算获取大别山地区水准网长期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研究发现,淮河平原地表下沉较为严重,大别山呈现弱隆升趋势运动,长江谷地边缘地区较大别山区呈现明显的隆升运动。跨郯庐断裂带水准剖面结果显示,垂直运动与地形呈负相关和弱相关。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稳恒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用迭代法推导出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空间任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从而可得出轴对称稳恒磁场的无电流分布空间的解式。  相似文献   
8.
红阳煤田含煤地层太原组与山西组,是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依据剖面上沉积相序列变化特点,可划分为1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含有一层煤。有二种聚煤环境:一是海水退出潮坪后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二是扇三角洲平原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  相似文献   
9.
Summary. Four box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Ontong—Java plateau during the Eurydice expedition have been used to make relative geomagnetic palaeo-intensity measurements.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the sediments show that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uniform magnetic mineralogy, and that they are suitable for relative intensity estimates. These are obtained by normalizing the NRM by an ARM imparted in a low DC bias field. the palaeoceanographic event known as the preservation spike is used to establish a crude time-scale for the record so that it may be compared with other data from the same region, and also with global palaeointensity estimates. the marine sediment data are quite similar to Australian intensity data from lake sediments and archaeomagnetic sources, but as might be expected exhibit some obvious differences from the global record.  相似文献   
10.
A reliable and accurate gradiometer calibr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scientific return of the 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 (GOCE) miss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for external calibration of the GOCE gradiometer accelerations. A global gravity field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star sensor quaternions is used to compute reference differential accelerations, which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gradiometer scale factors, internal gradiometer misalignments and misalignments between star sensor and gradiometer. In many aspects, the new method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GOCE in-flight calibr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in-flight calibration, which requires a satellite-shaking phase, the new method uses data from the nominal measurement phases. The results of a simulation study show that gradiometer scale factors can be estimated on a weekly basis with accuracies better than 2 × 10−3 for the ultrasensitive and 10−2 for the less sensitive axes,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avity gradient error. Based on a 58-day data set, scale factors are found that can reduce the errors of the in-flight-calibrated measurements. The elements of the complete inverse calibration matrix, representing both the internal gradiometer misalignments and scale factors, can be estimated with accuracies in general better than 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